激蕩起浮的互聯網10年
— 1 —
1969年,美國國防部研究計劃署第一次將應用於軍事連接。隨後美國西南部四所名校的四台計算機通過這項技術連接起來。
誰也沒想到,這項計劃會對人類的命運產生如此重大影響。
1993年,互聯網真正誕生。美國白宮宣布開始提供「線上服務」。
很快,小小的「線上服務」迅速風靡起來。「Internet」這個詞,開始流行於全世界。
第一代互聯網巨頭紛紛登上曆史舞台,這其中以雅虎為翹曲,市值一度達到令人膽寒的2000億美金。
2000年3月,以技術股為主的NASDAQ(納斯達克綜合指數)攀升到5000點,網絡經濟泡沫達到最高點。
隨後泡沫破滅,形勢急轉直下,第一輪互聯網泡沫來得快,破滅得更快。
無數家互聯網公司倒閉。而活下來的公司,很多都成為第二代巨頭。
視角拉回到中國。
1998年,在方正擔任部門總經理的周鴻禕,按耐不住的衝動。殺到互聯網,創立了3721,最終以1.2億美金的價格賣給雅虎。
2001年,網易股價跌到幾毛錢,焦慮的丁磊到處找人投資,卻無人問津。未曾想,短短幾年之後,上漲數百倍。
2002年,用戶大量的湧入讓騰訊的服務器不堪重負。千萬級的流量帶來的卻是無盡的煩惱,馬化騰到處兜售QQ,卻沒人能看懂QQ的未來。
在被雷軍、張朝陽拒絕之後,盈科電訊投資了馬化騰,騰訊隨即開啟了一代霸主的征程。
時間一晃來到了2007年,喬布斯從口袋裏掏出一個小玩意,對大家說:這個將改變世界
嘲笑喬布斯的人,絕沒有想到,這個小玩意不僅僅會改變世界,還會掀起一個腥風血雨的時代。
— 2 —
互聯網從應用於商業社會的那一刻,就完美遵循著黑暗森林法製。
每一個創業者,都像一個在黑暗森林穿梭的獵人,必須時刻保持警惕、小心翼翼,看見任何對手扣動板機的速度和瞄準的準度,決定了最終的命運。
猜忌鏈是互聯網競爭的主流。我不知道你會對我幹什麽,因此我選擇先動手。
降維打擊是互聯網競爭的利器。高頻、剛需總是能輕鬆跨越品類的限製,幹掉低頻、非剛需的競爭對手。
而過去10年,是互聯網競爭最激烈的10年。
2010年,周鴻禕倍感騰訊步步緊逼的壓力,很快做了戰略決策:360推出扣扣保鏢,3Q大戰正式爆發。
在中國互聯網曆史上,3Q大戰是標誌性的一戰,堪稱。
戰役分為四個階段:
第一個階段,以騰訊開始強推QQ醫生作為戰役導火索。QQ醫生和360安全衛士同屬於安全領域,功能界麵幾乎和360安全衛士一模一樣,用戶的電腦容不下兩個安全產品。
第二個階段,感受到威脅的360,率先出擊,推出扣扣保鏢,宣稱騰訊監控用戶隱私。
第三個階段,騰訊發起不兼容反擊,強製要求用戶二選一,要麽卸載360,要麽卸載QQ。
此舉引發兩個戰鬥陣營,騰訊陣營包括:、騰訊、金山、可牛、遨遊,360陣營中包括酷狗、世界之窗、魯大師、迅雷、快播、暴風影音、多玩、人人網。
第四個階段,工信部介入,騰訊360和解。
而主戰場之外的輿論戰也同步進行的如火如荼。小道消息說馬化騰怒而摔杯子,而周鴻禕則爆料騰訊早有消滅360之心。
雙方也開始隔空喊話:
“這場戰鬥還將持續,我們堅信必將贏得用戶的支持,打贏這場戰鬥。” ——騰訊公司董事局主席馬化騰。
“騰訊這個橫行的霸權即使要傾軋過360的身軀,360也一定要讓這個惡霸付出代價,這就是騰訊必須要把知情權和選擇權交還給億萬用戶。” ——奇虎360董事長周鴻禕。
最終,戰役結束:360幾天之內,損失30%以上用戶,而騰訊的損失幾乎忽略不計。
從戰役的直接結果來看,騰訊完敗360,以高頻、剛需的即時通訊產品輕鬆擊敗相對低頻、非剛需的安全產品。
但是,360一戰成名,並獲得網民的廣泛同情,更在3Q大戰之後不久,完成上市,逃脫了可能被絞殺的命運。
而騰訊,也在3Q大戰之後,開啟反思會。變得更加開放包容,也開啟了第二次騰飛之旅。
馬化騰在一封內部信中寫道:
“如果沒有對手的發難我們可能不會有這麽多的痛苦、不會有這麽多的反思。未來某一天,當我們走上一個新高度的時候,我們要感謝今天的對手給予我們的磨礪。”
血戰之後,似乎是雙贏的結局。
2010年之後,PC互聯網越來越勢微,移動互聯網迎來了黃金時代。
— 3 —
3Q大戰打的火熱的同時,誰也沒有注意到:一家名叫美團網的公司誕生了。
彼時大洋彼岸,團購網站鼻祖Groupon已如日中天。
2009年7月,王興的飯否網因故障被關閉,直到2010年1月,飯否依然開張無望,於是他萌發了創建一個類似Groupon網站的念頭。
於是一家在未來會挑戰阿裏巴巴的公司誕生了。
團購看起來商業模式清晰、門檻低,無數創業者湧入。大家都想抓住時代賦予的機遇。
一時間超過5000家的團購公司湧進來,最強的幾家分別是拉手、美團、窩窩團、24卷、滿座團、高朋網。
2011年,這5000多家團購網站掀起了中國互聯網史上最瘋狂的「千團大戰」,戰況空前,廣告投放的起始門檻被抬高到2億元。
王興在其中顯得異常另類,低調走的每一步都十分穩健。當競爭對手大規模燒錢之際,美團苦練內功。
一直在深度思考,高速成長的王興,這一次不僅改掉了和投資人溝通不暢的問題快速搞定馬爸爸,獲得阿裏5000萬美金加持。
更是在前幾次失敗創業教訓中,浴火重生。在格局、認知、方法論上遠勝所有對手。
王興清晰的看到:燒錢沒有未來,隻有不斷提升運營效率才是出路。
時間到了2013年,這一年大量團購網站或破產或賣身。行業第一的拉手網,衝擊IPO失敗,其他團購網站破產的破產,出售的出售,資本市場也不在看好團購。
最大贏家隻有一個:美團網。
王興以退為進,在大家貪婪的時候克製,千團大戰結束之後,美團占據50%以上市場份額。
兵不血刃的拿下團購市場之後,美團開啟了新的征程。
在隨後的歲月裏,千團大戰引發了更深遠的影響。
— 4 —
2014年,千團大戰結束,O2O激戰大幕拉開。
早在2004年,「線上連接線下、鼠標連接水泥」的預測就不絕於耳,但真正等到爆發卻依賴於喬布斯07年掏出的那個小玩意的真正普及。
手機全麵移動電腦化給O2O做了完美的硬件鋪墊,而千團大戰讓廣大創業者、從業者看見更廣闊的機遇。
浪潮一旦襲來,要麽乘風破浪要麽被拍的粉身碎骨。
一時間,各種層出不窮的上門服務紛紛如雨後春筍般發芽生根:家政服務、洗車服務、點餐外賣、美甲服務、上門洗車、打車服務等等。
這是一個萬物皆可O2O的時代。
O2O激戰還點燃了資本市場。資本在這一刻陷入癲狂,國家同步宣布支持大眾創業、萬眾創新更讓廣大勞動者做起了創業夢。
彼時,一個工作幾年的小毛孩,拿著一個號稱要「改變世界」的PPT就可以迅速融資幾百萬上千萬,參加這場盛宴。
巨頭們投入重兵攻打高頻剛需領域,而中小創業者隻能選擇低頻或非剛需的市場進行搏殺,即使是看起來毫無邏輯可言的項目,居然都能拿到投資。
每一個細分領域,都有無數家小公司瘋狂廝殺。
2014年,這種狂熱達到巔峰,催生了史無前例的燒錢大賽:打車大戰。
— 5 —
2011年,在阿裏剛剛得到晉升的程維,卻陷入了職場常有的焦慮和沉思之中。他找到自己的老領導王剛商量創業的想法。
在王剛的支持下,很快滴滴打車成立了。
因為自己曾經有打不到車的痛點,程維就這樣拿著100萬的投資殺入打車領域。
2012年,早年就通過遊戲發家的陳偉星在泛城國際內部孵化了快的。
而彼時,還是矽穀科技公司高管的呂傳偉深感中年困惑,決定離開美國,加入中國互聯網創業浪潮。
回國之後,呂傳偉和陳偉星一拍即合,出任快的CEO。
時間到了2013年,打車市場風起雲湧,數十家公司展開激烈角逐。
而這其中,最厲害的兩家當屬滴滴和快的,他們都獲得了數億美金融資,背後都有一個馬爸爸。
宿命的對決,從撒幣開始!
獲得騰訊支持的滴滴率先開戰,滴滴宣布:乘客使用滴滴打車,通過微信支付每次隨即獲得12元到20元的補貼。
隨後快的緊急宣布:用快的打車並使用支付寶支付,每次獲得13元!
是的,比滴滴多一元!
程偉星還說了一句:“不管對手怎麽調整,我們永遠比對手多補貼一元”。
打車大戰陷入空前狂熱狀態,吃瓜群眾在享受著幾乎免費的打車福利之下,熱心的幫滴滴快的計算:他們還能支撐多久!
高峰期,滴滴快的一天要燒掉數億資金!
而在燒錢的同時,流量紛遝而來。
滴滴CTO張博自感無法扛住海量流量,緊急求援騰訊,騰訊派出精銳工程師快速重構了滴滴的服務端。
兩家都沒有消滅對方!但是,神仙打架小弟遭殃,兩個強者還站著,身邊是一堆小弟的屍體!
幾十家打車公司死在了這輪大戰之中,這是資本和大腿的力量。
廝殺正酣之際,誰都沒注意到一家國際巨頭Uber快速殺入中國市場!這是要來奪取勝利果實的嗎?
外國人始終不懂中國人的文化,讓人沒想到的是,一夜之間滴滴快的宣布合並成為打車行業的絕對龍頭。
陳偉星、呂傳偉黯然出局,程維成為執掌新滴滴快的的CEO,肩負起對抗國際巨頭的重任。
燒錢大戰繼續延續,這一次是新滴滴快的和Uber的戰爭。
當大家為新滴滴快的捏把汗之際,Uber卻完全沒有展現出國際巨頭的風采。外企雖然厲害,但論燒錢還是幹不過背靠阿裏騰訊兩大巨頭的程維,幾輪回合之後,認慫收兵。
很快,滴滴快的吞並中國Uber,Uber拿到股份開心離場。
這場戰況空前的燒錢大戰,就此結束。
— 6 —
打車大戰,雖然堪稱燒錢之最,但要比肉搏程度,遠不及外賣大戰。
2009年,張旭豪還是上海交大的一名學生。身處偏僻的校區,吃飯苦難的問題讓張旭豪和他幾個小夥伴琢磨起餐飲外送行業,並開發了網絡訂單係統。
彼時,張旭豪一定沒想到,這個小小的軟件將成長為了一代巨頭,並得到阿裏的投資,和另一個巨頭上演肉搏血戰。
2014年,成為千團大戰勝利者的王興,獲得更多融資,殺入眾多領域,這其中就包括外賣行業。
同時王興還做了一件事:擺脫阿裏的控製,投入騰訊爸爸的懷抱。
2015年在騰訊的撮合下,美團和大眾點評合並成立新美大,由王興執掌。
合並後的第一把火,就燒向了外賣行業。
而重注O2O的李彥宏,也勢必要拿下外賣行業,一場三國混戰,不可避免的拉開序幕。
這場戰爭的激烈程度,超出了大家的想象。還是那個味道,燒錢補貼,吃瓜群眾紛紛又過上了幸福的生活,很多人來回在多個平台擼羊毛。
幾塊錢吃上一頓饕餮大餐很正常,甚至偶爾不花錢也能飽餐一頓。
互聯網黑暗森林法製再次應驗,你永遠不知道對手是誰,對手在哪。三大強者亂鬥,小弟們先撲街。
戰役打響之後,一眾外賣小平台紛紛或破產或賣身。
環顧戰場,隻剩下這三家強者的最後之戰。
誰也沒想到,第一家倒下的強者居然是李彥宏老師。慘遭棒打而無力還手的百度外賣隻好委身下嫁餓了麽。
終於,迎來了王者對決!
一邊是占盡先機、耕耘多年的張旭豪,背後站著阿裏爸爸,一邊是老謀深算、段位極高的王興,背後站著騰訊爸爸。
雙方你攻我守,大戰數百回合。最後發展到員工街頭互毆,畫風是這樣的:
最終,年輕的張旭豪敗給了王興,餓了麽出售給阿裏,外賣大戰結束。新美大成長為超級巨頭。
而狙擊美團的使命棒,交到了阿裏手裏。
王興的目標隻能是:打敗阿裏,這是市場和使命感帶來的必然結果。
— 7 —
2013年,戴威本科畢業,距離研究生入學還有一年時間,他做了一個不同於大多數人的選擇:去青海省大通縣東峽鎮支教。
東峽鎮偏遠,往返小鎮與縣城的山路崎嶇,戴威騎著一輛小破單車,突然有了一個用自行車改變世界的想法。
結束支教之後,就回到北大攻讀經濟學碩士,他和朋友開始醞釀這項改變世界的事業,ofo就此誕生。
2014年,汽車記者胡瑋煒回到杭州虎跑,想要騎行,希望能租一輛公共單車,但辦卡小崗亭關門,最後這次希望中的騎行沒有成功。
在瑞典哥德堡也遭遇了租賃公共單車失敗的經曆,於是胡瑋煒從汽車朋友圈裏拉了一支團隊,成立摩拜單車項目。
彼時,他們不會想到:移動互聯網黃金時代結束前的最後一場大戰:單車大戰,將由他們主導。
身披O2O和共享經濟兩大光環的單車領域,一瞬之間成為兵家必爭之地。沒人能看懂單車市場的商業模式,但這並不影響投資者下重注。背後的邏輯很簡單:互聯網向來流量為王,有了海量用戶再去思考變現模式。數十億資金湧入這個被創造出來的市場。吃瓜群眾再一次過上了沒羞沒臊的幸福生活,各種7天免費騎行、一分錢搶周卡,爽的不亦樂乎。
同時也催生了各種社會亂象,破壞單車、偷盜行為層出不窮,畫風是這樣的:
錢越燒越多,盈利的希望越來越渺茫。資本爸爸變臉極快,無數家小玩家紛紛倒下,很快主要玩家隻剩下了ofo和摩拜。戴威的倔強最終葬送了跟著打拚的兄弟們變現的夢想。而摩拜委身美團,胡瑋煒和一眾高管套現離場。都以為單車大戰就此結束之際,哈羅單車背靠阿裏爸爸殺了出來。
單車創業者之戰變成了巨頭角逐工具,大戰宣告結束。這次大戰,一地雞毛。
最後的話
這是激蕩起浮的10年,也是互聯網黃金10年。激戰的背後,是新技術和新市場的狂熱角逐。
激戰過後可能是新的巨頭誕生,也可能是一地雞毛。但激戰的本質意味著繁榮和生命力,也給創業者和打工者帶來了機遇和發展。
今天,移動互聯網紅利不在,我們處在一個漫長的擠泡沫的階段。但未來仍然可期。
作者/公眾號:findyi
頂: 1踩: 0
來源:盧鬆鬆博客
相關說明:
1、VIP會員無限製任意下載,免積分。立即前往開通>>
2、下載積分可通過日常 簽到、綁定郵箱 以及 積分兌換 等途徑獲得!
3、本站資源大多存儲在雲盤,如出現鏈接失效請評論反饋,如有密碼,均為:www.ipipn.com。
4、所有站內資源僅供學習交流使用。未經原版權作者許可,禁止用於任何商業環境,否則後果自負。為尊重作者版權,請購買正版作品。
5、站內資源來源於網絡公開發表文件或網友分享,如侵犯您的權益,請聯係管理員處理。
6、本站提供的源碼、模板、軟件工具等其他資源,都不包含技術服務,請大家諒解!
7、源碼、模板等資源會隨著技術、壞境的升級而存在部分問題,還請慎重選擇。
PS.源碼均收集自網絡,如有侵犯閣下權益,請發信件至: admin@ipipn.com .
源站網 » 激蕩起浮的互聯網10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