創業5年,我越來越重視圈層

前兩天有個粉絲跟我吐槽,從疫情以來,做項目也有幾個月了,但還是覺得自己根本沒入行,時常想放棄。

這大概是很多人的常態——間接性努力,持續性迷茫。

明明很渴望成功的,為什麽還是迷茫無助?那是什麽動力讓我找到方向,並堅持下來的?

耐心聽我把故事講完,你會找到答案。

01·我的三個階段

創業第一階段——盲人思維

2015年的時候,對創業是一無所知。在B站做影視剪輯,建了個QQ群,變現手段就是幫人找電影資源,領個三五塊的紅包打賞。

回想起來,那個時候絕對是的紅利期,好項目非常多,流量也很好獲取,微信的限製也沒今天那麽嚴重,隨便做點項目都能奔小康。

但可惜的是,我處於“盲人階段”,信息差十分嚴重。

項目那麽多,我一個都不知道;

紅利那麽大,我一分也抓不住。

那時候是兼職,既沒有高人指點,也不知道向誰學習,所以沒過多久就徹底放棄了。

創業的第一階段,在無知與迷茫中度過。

如果你剛剛進入創業這個圈子,感到前途未卜,迷茫無助,或許是正在經曆這一階段。

創業第二階段——模仿思維

第二次做項目,接觸到了淘客圈,2016年很火的代理模式發單淘客,做了別人的下級,開始有人帶我了。

很快我就找到了方向,並且決定要做一個公眾號,打造個人品牌。

在這個階段,我有了同行,也有了目標,開始有了對標思維,每天關注他們的朋友圈,看看他們在做什麽,他們怎麽做,我就跟著學。

有了模仿思維之後,最大的變化是——方向更加明確。不會持續性迷茫,已經有人把路子給你走出來了,你隻需要拿出足夠的執行力。

這個階段成長很快,因為目標明確,方法明確。

創業第三階段——圈層思維

通過不斷地積累與個人品牌地打造,逐漸被拉入越來越多的同行群裏,開始有了行業內的小圈子。

同行之間相互交流,思維互相碰撞,能給我帶來全新的創業視角,認知一下子成倍打開。

這一階段,開始有了圈層思維,最大的變化是——信息差縮小,認知升級。

我開始知道越來越多的項目,越來越豐富的玩法,越來越快的行業消息,比如上次WeTool封號,就是在一個群內第一時間接觸到的。

如果在第一階段,估計連自己怎麽死的都不知道。

到這一階段,我才敢說自己真正走上了創業的道路,在這之前,我都時常在擔心,如果哪一天情況突變,是不是要重新找個工作繼續上班。

圈層,是我摸索了三年才擁有的思維。

接下來詳細說說,我所認知的“圈層思維”,以及它是如何改變我的。

02·不融入圈子,永遠是個外行人

圈層會讓你更了解行業的動態,更明確自己的定位,與未來的方向。

為什麽很多人做項目,做著做著就放棄了;

為什麽很多人稍遇形勢變化,就覺得特別迷茫;

很大一部分原因是——閉門造車,不在圈子裏。

如果一個事情,長期無法與人交流,長期得不到正向的反饋,很容易就陷入瓶頸期。

閉門造車的結果,要麽是車沒法跑,要麽幹脆造不出來。

但你要知道,不論項目多難,總有人在堅持做;不論形式怎麽千變萬化,總有人在趨勢中前行。

“任何項目,都有自己的圈子”,這是圈內某大佬跟我說的。

這一句話點醒了我,這時候發現自己對“圈子”的理解還是非常淺薄。

創業,不是一個簡單的創業群就完事,創業裏每一個細分的領域,都有它的圈層在。

比如做公眾號的,有互推群,有交流群。

做知乎的,做閑魚的,做抖音的,做淘客的,凡是深耕細分領域的人,無一例外都在各自的圈子裏。

舉一個我最近的例子——

最近又在重新,2018年的時候做過,多少懂一點,但沒有堅持下來,因為不在圈子裏,自以為這個項目的紅利期過了。

但還是看到很多閑魚培訓的,證明這個項目依舊可行,隻是我不在圈子裏,是個外行人。

所以這次重新撿起這個項目,鑽研了幾天,逐漸找到了感覺,上架了3款商品,一周時間,出了8單,曝光做了日均1萬+

但很快就碰壁了,因為描述寶貝措辭不當,不幸踩雷,被判定為賣假貨,處罰7天。

也許這就是我一直不進圈子的弊端,所有的坑都要親自踩。

更嚴重的是,我的激情已經快慢慢磨沒了,如果長時間得不到正向的反饋,如果沒有人說他今天在閑魚出了XX單,可能等不到7天,我會第二次放棄這個項目。

是不是像極了那些經常換項目人,一個項目做幾天覺得不行,然後放棄了,很久之後看某大佬發了朋友圈,又覺得這個項目可以,撿起來再掙紮幾天。

在做社交電商的這2年裏,我見過太多這樣的人了,每次我曬下收入,就能喚醒幾個人,但過段時間他們就不見了。

在一個優質的圈子裏,持續地去接收到圈內的信息,這是比喝雞湯更有用的動力。

想把項目做好,想讓自己不迷茫,務必先想辦法進一個優質的圈子。

不融入圈子,你永遠是個外行人,而外行人是不可能賺大錢的。

03·圈子的意義——學習與交換

圈子的層次也會有鄙視鏈,小白圈的價值不大,除了打破信息差以外,思維上的碰撞不太可能有。

普通人的圈子是跟一幫朋友一起混,彼此訴訴苦水。

精英們的混圈子是要不斷去找比自己優秀的人,與他們交往,能找到人生很多難題的答案。

進圈子之後要趕緊提升自己,向更高的圈層走,混圈子的價值在於——不是你去認識多少人,而是讓多少人認識你。

圈內出名的人,無一例外不是樂於分享的人,“越分享,越成功”,這是有道理的,你分享的越多,認識你的人越多,你和人交流的籌碼越大。

對於普通人來說,混圈子的意義首先是學習,其次才是交換。

從大佬身上觀察他們對待項目的方式,看得多了,你也能會個七七八八。

猶太人有句名言,再窮,也要往富人堆裏站。

到優秀的人身邊去,哪怕站在身後,你的眼界和格局也會大不一樣。

04·弱關係,更能幫助你

斯坦福大學教授 MarkGranovetter,曾經專門研究別人是怎麽找到工作的,發現100人中,有人通過學曆,有人通過經驗,還有54人是通過關係找到的工作。

但這裏麵真正有意思的是——他們靠的都不是強關係,而是靠弱關係。

教授發現,真正有用的關係,不是親朋好友這種經常見麵的“強關係”,而是聯係很少的“弱關係”。

很不可思議吧,弱關係,反而更能幫到你。

“弱關係”的真正意義是把不同社交圈子連接起來,從圈外給你提供有用的信息。

回顧一下自己的人生經曆,發現每一次重要的人生轉折點,都是通過“弱關係”實現的。

包括創業,也是偶然碰到了貴人,而這個貴人我至今沒見過(連照片都沒有),但他改變了我的一生。

強關係不常有,但弱關係無處不在。我與你也是一種弱關係,你因為看我的文章而認識了我,我因為你加入了我的團隊而認識了你。

我團隊裏很多月入過萬的團隊長,都是這樣慢慢熟悉起來的。

在我的圈子裏,給我傳遞最新動態,與我交流最新心得的人,都與我是弱關係,甚至從未謀麵,但他們對我成長的幫助,比我身邊任何一個同學親戚都大。

正是這種弱關係,改變了我。

如果你正在迷茫無助,那就多去混混圈子吧,能點亮你的人,恰恰是你從未接觸過的陌生人。

05·混圈子的3個誤區

①誤區一:一味索取

混圈子的前提是你自身要有價值,不是為了混而混。弱關係,本質上是交換關係。自身沒有價值,拿什麽跟人交換?

混進圈子去學習,學習≠索取,不要進群了就把大佬都加一遍,然後發一句“大佬帶帶我”,這不是學習,這是索取。

多少發個紅包,拿出一個虛心的態度。

不要因為擔心大佬瞧不起你,而拿出一副高傲的姿態,以為這樣大佬就會重視你。

抱歉,你真的電視劇看多了,態度不好的人,比什麽都不懂的人更無知,真大佬裏極少有高傲的。

要真誠,要坦率,要赤裸裸。

②誤區二:什麽圈都混

混圈子不是讓你去加一堆無意義的群,專注自己的行業,深耕,然後去尋找圈子。

什麽圈子都混=每個圈子都沒價值。

混在群裏長期潛水,真的不如不混,除了把自己手機弄卡,消耗自己的精力外,什麽也得不到。

③誤區三:進圈子=交會費

優質的圈子通常都有門檻,這點可以理解,但這並不等於交錢進的圈子就是優質圈子。

門檻不一定是收費,比如淘客圈,很多都是看你的月傭金。

月傭金10萬,有10萬多圈,百萬有百萬的圈,隻要你夠資格,進群都不收費。

想要進優質圈子,核心還是先把自己變得優質。

▲ 最後

努力去提升自己,從一個圈層,向更高的圈層跨越。

在不久的將來,也許你的貴人就在某個群裏,就是某個大咖,他隻是告訴了你一個方法,或者給你提供了一個方向,卻足以改變你的一生。

這並非不切實際的事情,它真切地發生在我身上,創業5年,帶我年入百萬的,都是素未謀麵的陌生人。

公眾號: 王叔筆記

頂: 9踩: 0

來源:盧鬆鬆博客



相關說明:

1、VIP會員無限製任意下載,免積分。立即前往開通>>

2、下載積分可通過日常 簽到綁定郵箱 以及 積分兌換 等途徑獲得!

3、本站資源大多存儲在雲盤,如出現鏈接失效請評論反饋,如有密碼,均為:www.ipipn.com。

4、所有站內資源僅供學習交流使用。未經原版權作者許可,禁止用於任何商業環境,否則後果自負。為尊重作者版權,請購買正版作品。

5、站內資源來源於網絡公開發表文件或網友分享,如侵犯您的權益,請聯係管理員處理。

6、本站提供的源碼、模板、軟件工具等其他資源,都不包含技術服務,請大家諒解!

7、源碼、模板等資源會隨著技術、壞境的升級而存在部分問題,還請慎重選擇。

PS.源碼均收集自網絡,如有侵犯閣下權益,請發信件至: admin@ipipn.com .


源站網 » 創業5年,我越來越重視圈層

發表評論

讚助本站發展 維持服務器消耗

全站源碼免費下載 立刻讚助